期货+

2022年倒春寒有几次?倒春寒什么时候结束?倒春寒的注意事项

期货+ http://qihuojia.cn 2022-02-27 21:19 出处:网络 编辑:@端木阳
据天气预报,2022年预测倒春寒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不但不同地区影响也不一样。因为就目前全国天气情况而言,像湖南、湖北今年以来,已经下了好几场雪。据湖南省气候中心监测,1月23日至2月7日湖南全省平均气温为3.6℃,较常年同期偏低2.5℃。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倒春寒一般指3-5月份这个时间段,因为此时会出现温度上升的情况,但可能只是阶段性的。

  春天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但春天的时候,也会出现一种天气情况那就是倒春寒,而很多人对这个并不是很了解,那么倒春寒是什么意思呢?含义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倒春寒有几次?倒春寒什么时候结束?倒春寒的注意事项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至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倒春寒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比上一阶段气温要低很多,第二是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持续5天。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据历史资料显示:北京30年出现“倒春寒”的几率在57%左右。特别是早春时节,这种气候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3月8日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已达到15.2℃,而最低气温只有3.3℃,早晚温差还比较大。

2022年倒春寒有几次?倒春寒什么时候结束?倒春寒的注意事项


 

  通常,人们将进入2月末3月初作为春天的开始。春季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一是春季的气温日夜温差较大;二是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变化较多。在气象学中,“倒春寒”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真正的春天,即气候学所说的侯(5天为一侯)平均气温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那种前暖后冷,并造成大范围地区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2022年倒春寒有几次?倒春寒什么时候结束?倒春寒的注意事项


 

  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极易造成不利影响。

 在我国春天的时候,会出现的一种天气就是倒春寒,但对于这种天气人们也是不太了解,那么2021年倒春寒指几月呢?倒春寒有名诗句是什么呢?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和分析吧!

2022年倒春寒有几次?倒春寒什么时候结束?倒春寒的注意事项

  2021年倒春寒是指几月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倒春寒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不仅在我国存在,日本、朝鲜、印度及美国等都有发生,其形成原因并不复杂。我国春季(3月前后)正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的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就是倒春寒。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极易造成不利影响。在农业生产上倒春寒属春季低温阴雨范畴。因为在出现时间上偏晚,危害性更大,这是因为,早春农作物播种都是分期分批进行的,过了清明以后,气温明显上升,春播春种已全面铺开,各类作物生机勃勃,秧苗进入断乳期,多数果树陆续进入开花授花期,抗御低温阴雨能力大为减弱,若这时出现倒春寒天气,就面临大面积烂秧、死苗和果树开花座果率低之灾,其它春种作物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倒春寒对人体健康也可能造成危害。倒春寒期间天气突变,容易导致老年朋友血压升高,脑梗塞、脑出血或心肌梗死等情况也可能出现,流感、腮腺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也容易流行。

  倒春寒有名诗句
  《春寒》
  【宋代】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寒》
  【唐代】白居易
  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
  岂惟厌馋口,亦可调病腹。
  助酌有枯鱼,佐餐兼旨蓄。
  省躬念前哲,醉饱多惭忸。
  君不闻靖节先生尊长空,
  广文先生饭不足。

2022年倒春寒有几次?倒春寒什么时候结束?倒春寒的注意事项

  《春寒》
  【唐代】吴融
  固教梅忍落,体与杏藏娇。
  已过冬疑剩,将来暖未饶。
  玉阶残雪在,罗荐暗魂销。
  莫问王孙事,烟芜正寂寥。

  《春寒》
  【宋代】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倒春寒是每年初春时期的一个天气现象,这个时候很多地区都会出现大降温的情况,气温骤降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容易受凉感冒。就目前的信息显示,今年至少有一次倒春寒,一般会持续半个月左右,大概5月上旬会彻底结束。

2022年倒春寒有几次?倒春寒什么时候结束?倒春寒的注意事项



2022年倒春寒有几次

目前还不确定,至少有一次。

从近期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预测来看,2022年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情况。

今年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下同)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发生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明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旱涝并存,春季(2022年3月至5月,下同)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可能发生春旱。

明年年景总体偏差,那么春季发生倒春寒也是极有可能的,倒春寒的危害就不多说了,它对小麦、果树的生长会造成严重影响,冻害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减产严重。因此,农民朋友切不可大意,要密切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如果遇到“倒春寒”天气,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2022倒春寒什么时候结束

2022年倒春寒一般在5月上旬就会结束,不过具体还要各地的天气情况而定。有时候过了五一之后又,各地天气逐渐平稳,不会出现低于十度的天气。但有时候五一期间,天气还比较冷,天气情况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一般来说到了六月基本上就不会有倒春寒了,因为都快立夏了。

总得来说,预测2022年倒春寒概率还是比较大的,而2022年春天会有倒春寒,一般在五月中下旬就会结束,具体还要看各地当年天气情况而定。


倒春寒的注意事项

1、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2、要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3、要保证室内及时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4、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5、要多喝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一、预测2022年倒春寒


据天气预报,2022年预测倒春寒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不但不同地区影响也不一样。因为就目前全国天气情况而言,像湖南、湖北今年以来,已经下了好几场雪。据湖南省气候中心监测,1月23日至2月7日湖南全省平均气温为3.6℃,较常年同期偏低2.5℃。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倒春寒一般指3-5月份这个时间段,因为此时会出现温度上升的情况,但可能只是阶段性的。


1.倒春寒是怎么形成的?


一般来说,当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两度以上的,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倒春寒。而冷空气南下越晚越强,且降温范围广,造成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2022年倒春寒有几次?倒春寒什么时候结束?倒春寒的注意事项


2.倒春寒一般是什么时候?


通常在每年春季3-5月出现。对于北方地区,倒春寒意味着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骤降;而对于南方地区,通常和低温阴雨相联系。


3.倒春寒标准是怎样的?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天气气候条件有差异,所以倒春寒标准也不一样。像广东把粤中、粤南把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10~12℃,维持3~4天或以上或日平均气温≤15℃,每天日照≤2小时,维持7天或以上,称为倒春寒。


二、2022年春天会有倒春寒吗?


2022年会有倒春寒,因为倒春寒每年都会出现,只是影响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像2010年,我国各地就遭遇了倒春寒,哈尔滨就出现了50年来最大的降雪,北京则发布霜冻蓝色预警。而2015年,贵州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下降,出现轻到中级“倒春寒”天气。


三、2022倒春寒什么时候结束?


2022年倒春寒一般在5月上旬就会结束,不过具体还要各地的天气情况而定。有时候过了五一之后又,各地天气逐渐平稳,不会出现低于十度的天气。但有时候五一期间,天气还比较冷,天气情况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一般来说到了六月基本上就不会有倒春寒了,因为都快立夏了。


来说,预测2022年倒春寒概率还是比较大的,而2022年春天会有倒春寒,一般在五月中下旬就会结束,具体还要看各地当年天气情况而定。


此外,果农需注意在这段时间进行清园除虫,可采用科曼特(97%矿物油) 、竞双(5%CE大蒜素)等药剂进行防治,一是彻底清园,减少越冬病虫害数量,降低后期防治难度,二是增强树体对低温等逆境的抵抗能力,预防低温冻害对花芽、嫩稍的危害,打牢今年丰产基础。

农民都知道“倒春寒”的危害,它可使室内外蔬菜,果树,尤其是桃树、大樱桃、梨树、杏树遭受灭顶之灾,小麦会不同程度减产,损失难以挽回,为什么每年还是防不胜防?

原因一是有些农民抱有侥幸心理,没有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二是大多数人对“倒春寒”的温度界定搞不清,多少度会出现“倒春寒”?

冻害和冷害的区别:

2022年倒春寒有几次?倒春寒什么时候结束?倒春寒的注意事项

冻害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均有发生,尤以西北、东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江准地区的冬季、早春严重。温度下降到什么程度能够引起冻害因植物种类、器官、发育期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异,耐寒蔬菜如大白菜,幼苗可耐短期-3℃的低温,甘蓝能耐较长时间-1至-2℃及短期-5至-8℃的低温,大蒜能忍受短期-10℃低温,菠菜可耐短期-30至-40℃的低温。一般来说,植物遭受冷害的程度,除与降温幅度有关外,还与降持续时间、化冻速度等有关。降温幅度大,结冰时间长,化冻速度快,植物受害严重;如果缓慢结冰与缓慢化冻,植物受害则轻。植物受冻后,细胞失去膨压,组织疲软,叶片犹如烫伤,叶色变褐,最终干枯死亡。

冻害的类型主要有细胞间结冰和细胞内结冰。

(1)细胞间结冰伤害:通常温度缓慢下降时,细胞间隙中的水分结成冰,即所谓细胞间结冰。细胞间隙结冰会降低细胞间隙的蒸汽压,周围细胞的水蒸气便向细胞间隙的冰晶体凝聚,逐渐加大冰晶体的体积。失水的细胞又从周围的细胞吸取水分,这样不仅邻近间隙的细胞失水,离冰晶体较远的细胞也逐渐失水。细胞间结冰伤害的主要原因有:

①原生质发生过度脱水,造成蛋白质变性和原生质不可逆的凝胶化;

②冰晶体过大时对原生质造成机械压力,细胞变形;

③当温度回升时,冰晶体迅速融化,细胞壁易恢复原状,而原生质却来不及吸水膨胀,有可能撕破。一般来说,细胞间结冰并不一定使植物受害,细胞受损伤的程度与胞间冰晶体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经过抗寒锻炼的植物均能忍受细胞间结冰。

(2)细胞内结冰伤害:当温度骤然下降时,除了细胞间隙结冰以外,细胞内的水分也结冰,一般是原生质内先结冰,紧接着液胞内结冰,这就是胞内结冰。胞内结冰后,细胞内的冰晶体数目众多,体积一般比胞间结冰的小。

细胞内结冰伤害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损伤。原生质内形成的冰晶体体积比蛋白质等分子体积大得多,冰晶体直接破坏生物膜、细胞器和衬质的结构,从而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一般在显微镜下能看到胞内结冰的细胞时,则其大多数已发生了致命的伤害。

我们再来看看冷害生理:

冷害是指0℃以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一些冷敏感植物,如黄瓜、番茄、甜椒等对低温很敏感,当温度下降到0~10℃范围内,植物就会受害。

冷害本质上是低温对植物体造成的生理损伤。引起冷害的温度一般为0~10℃或15℃,由此可见,提前预防“倒春寒”就要抓住15℃以上,在作物没有发生冷害时就要开始提前预防。植物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与其起源地密切相关,热带起源的植物对低温冷害较为敏感,而温带起源的植物则敏感程度较小。冷害对植物体的损伤程度除取决于物种和温度外,还取决于低温维持时间的长短,同时植物体水分状况及光照条件也间接影响冷害的程度。低温冷害对植物体造成损伤的直接表现是:生长速度变慢、叶片变色,有时叶片呈水渍状或果实上出现斑点,这些生理受损组织往往易受病菌的侵染或造成局部坏死。冷害引起叶片水渍状的原因是低温引起细胞膜系半透性损伤,导致细胞质外渗的结果。

冷害可分为3种类型:直接伤害、间接伤害和次生伤害。

直接伤害是短时间内(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发生的,伤害出现较快,主要特征是质膜透性增大导致细胞内含物向外渗漏。

间接伤害是由缓慢降温引起的,低温胁迫可持续几天乃至几周,主要特征是代谢失调。

次生伤害是某一器官因低温胁迫而导致其生理功能减弱或丧失而引起的伤害。如根系吸水能力减弱,补偿不了蒸腾失水,使植物的某些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枯死。

冷害能引起植物生理性变化还表现在植物光合速率减慢。对于热带和亚热带起源的低温敏感植物,当温度稍低于其最适生长温度(20-30℃)时,即出现净光合速率的下降,而这时的温度分布范围远远高于引起冷害的温度0-15℃;当温度降至引起冷害的临界温度时,光合作用表现出强烈的抑制,而在光照(弱光)或水分胁迫条件下,冷害临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更为严重。研究表明,低温下叶绿素分解加快、合成受阻,导致叶片失绿;同时低温影响到光合环中许多酶的活性,限制了暗反应,使光合速率下降。如果低温伴有阴雨则会使冷害加重。

除天气降温因素外,果树春季遭受“倒春寒”危害程度,往往还与果农的栽培习惯和施肥习惯有关:长期不施有机肥,土壤透气性差,不抗冻。长期浅施肥的,或过多使用冲施肥的,致使根系上浮,树体不抗冻;采用大水漫灌,偏施氮肥,造成枝条徒长,土壤透气性差,根系发育不良,一般遭受的冻害就重;还有土壤耕层浅,根系浅,也是冻害加重的一个原因。

预防“倒春寒”的措施:

1、首先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在降温到15℃时,应及时喷施抗冻剂提高作物抗冻能力。同时,养分在短期内吸收完毕,植株角质层、秆腔壁变厚,其他各部增厚,节间韧性增强,因此增强了抗倒伏的能力。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也进入临界期,结合病虫害的防治,叶面喷施功能性肥料对于小麦后期的生长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最终的产量和品质,根部用肥与根外追肥优势互补,增强小麦抗冻能力。

2、果树在寒流到来之前,提前浇一遍水,有利于避免花期遭受冻害。发生降温天气,选择在果园的上风口燃放烟雾,也有一定的抗寒作用。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